村级财务清理开始后,党委、政府制定了“先易后难、边清边整、抓住重点、注重实效”的工作方针,首先对全中心撤并前的29个村分门制类,按轻重缓急、列出重点,再进行撤并后14个行政村的清理整顿。在财务清理中特别注重债权和债务,尤其是对村级财务移交结算大厅后债权债务的处理。在具体工作中,坚持做到“三个结合”,扎实推进该项工作。
一是自查自纠和群众反映相结合。制定“信访积案和财务清理整顿自查自纠摸底排查表”,由村“两委”认真排查该本村存在的信访积案和财务管理问题,发现问题,及时整改。同时,通过信访登记、入户走访等方式,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,全力将该村的各方面问题排查出来,梳理归纳,落实责任,逐项解决,在排查过程中特别注意对侵害群众身边利益不正之风的排查。
二是突出重点和普查相结合。在信访对象上突出重点人、重点户、重点村,将今年上访较多的李家沟村、郭家沟村、曹家坪村列为重点村,实行领导驻村包案制,重点突破,综合治理,在信访管理上突出抓好石油资源分配费、土地占用、退耕还林、集体土地租赁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重点分析、重点解决。在财务管理上注重抓好进入结算大厅的帐内帐,集体财产租贷、土地承包及其他收入的帐外帐和固定资产登记三个方面的内容,逐项列出,相互对照,做到帐实相符、帐帐相符,给群众一个明白,还干部一个清白,特别是注意村上兑现资金时的分配方案、会议记录和村民代表的签字。
三是集体清理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。充分利用村级财务清理整顿的机会,实行首问负责、限期办理、领导包村、重点督办等措施,集中一段时间,使信访矛盾和财务问题得到有效化解。同时,注重经常性的管理,认真总结清理整顿工作经验,边清理边总结,努力建立起信访矛盾解决和财务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,尤其是中心建立的村级财务“零移交”制度得到了广大村干部的认可,并长期坚持。